高考二模考试过去有一段时间了,现在对于广大的高三考生而言,高考总复习第二轮复习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正是各科目备考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
二轮复习阶段具有内容容量大、要求高、时间短等特点,所以很多学生在这样“焦灼”的复习中,不同程度出现了“高原现象”,主要体现在复习中存在焦虑和紧张情绪,对于知识产生遗忘现象,甚至有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状。
造成学生“高原”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理、心理疲劳。高强度的学习使学生的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越学越糊涂,知识越来越混乱。
2.学习方法缺乏“升级换代”。在不同复习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很多考生只抱一种机械的方法:苦学加死学,就会进入高原期。
3.学习效率下滑。除了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会导致学习效率下降之外,过分的考前焦虑和患得患失也影响了学习效率,无形中加快了高原现象的形成。
4.出现知识点的“瓶颈”。由于班级授课制的限制,本来掌握得较好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被重复,而自己的“弱点”却难以得到特殊照顾。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做着大量的无效劳动,另一方面自己的“弱点”却又难以得到强化。
面对客观存在的“高原现象”,老师们建议高考生首先要做的是调整心态,保持平和的心态,树立充分的自信,不要因模拟成绩不理想就感到紧张焦虑失眠,甚至垂头丧气,过早地否定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段时间一定要注意调整休息,要根据老师的复习计划进行,在对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上,总结解题方法,拓开思路,提高效率。对于弱科课时适当的参加课外辅导,要找准知识点上出现的“瓶颈”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既提高效率又节省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