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精练】
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田青政协委员说:“这次利比亚撤侨,短期内撤回几万人,救回的都最普通的平民,这是国家形象。这不只是国力强大的原因,而是真正做到了‘民为贵’。我认为,这应该是感动世界的中国国家形象!” 田青委员说法符合政治生活的依据有( )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④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从2011年2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务院决定成立应急指挥部以来,这里的灯光总是亮到天明。各方面信息在这里汇总。在利人员的安全是否得到保障?受伤人员能否得到及时救治?撤离人员有没有足够的食品衣物?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无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密切关注。这说明( )
①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 ②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 ③党和政府履行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的职能 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对于利比亚动乱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由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以及受到近来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的影响。但事实上,这个国家正在陷入的分裂还有著深刻的根源。其中根源之一在于卡扎菲执政一定程度上利用部族之争维持了统治,并将自己的部族提拔到关键的安全岗位和决策岗位。现在,在利比亚的政治忠诚遭受严峻考验之时,很多曾被卡扎菲冷落或压迫的部落都在反对他。这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警示是( )
①应消除民族差别和民族矛盾 ②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③作为中国公民应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④应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4、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内各部门、军队、驻外使领馆、地方政府和中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23时10分,我国政府迄今掌握并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已经全部撤出,共计35860人。作为主权国家,我国积极采取措施救援利比亚受困人员说明在国际社会中享有( )
A.独立权 B.平等权 C.自卫权 D.管辖权
5、“人在海外,身处逆境时,对‘祖国’二字的感受愈发深刻,愈发亲切。”中国水电集团二局驻利比亚项目经理杨学良感叹说。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
A。人的意识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D。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6、在这次撤离行动中,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各有关部门、各个方面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史上第一: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员分批有序撤离利比亚;海、陆、空联动撤离中国在利比亚人员;同多国多方密切协调合作,保证撤离行动顺利展开。这体现的哲学范畴的关系是(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C。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D。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7、“危难之时,国是我家,这是我们这几天来最深切的感受。”这是同胞撤离后的心里话。下列说法与上述观点所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
A.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B.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C.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D.祸兮福依 福兮祸伏
8、材料一 自2011年2月15日爆发反政府抗议活动以来,利比亚国内局势持续动荡,造成的死伤人数难以精确统计。据当地一家医学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已经至少228人死亡,另有1932人受伤。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援引相关报告称,骚乱已经导致利比亚约1000人丧生。
材料二 中国的“国家力量”在行动。而从撤离行动的各国情况对比看,显然“中国反应”不仅增强了撤离中国公民的自豪和自信,也赢得了国际观察家们以及一些国际媒体的称赞。如美联社报道称,这是中国“最大规模”的撤离行动之一。法新社认为,中国为撤离中国公民,“启动大规模的海陆空行动,动作迅速”。
(1)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当代国际社会的哪些道理?
材料三 当数十万各种肤色的撤离人群不分昼夜地涌向利比亚和埃及两国边境口岸时,中国驻外使馆人员在运送自己同胞的汽车前徒步而行,冒着风险为车队开路。当几千名中国同胞将要临时撤到仅有几百名华人的地中海岛国马耳他时,中国马耳他文化中心、中医中心、孔子学院的教师、留学生、中资机构工作人员等全部动员起来,全力做好接待工作。 当同胞遇袭遭劫的时候,在利比亚中资公司的员工们相互救援,共渡难关。接到使馆分批撤离的通知后,当地中资机构首先安排妇孺伤患走最短、最安全的撤离路线,大部分青壮年员工把较为艰险的道路留给自己,而走在最后的是机构负责人。
无论是救援者还是被困者,在危险面前,许许多多普通人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2)在利比亚撤离行动中,在危险面前,上述许许多多普通人的实际行动给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有益启示有哪些?
【参考答案】
1、【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解题要求---政治生活依据。③属于哲学范畴,排除含③项,即可得出答案,应选D。
【答案】D
2、【解析】题干材料主旨揭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利比亚受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故①说法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含①项。③说法错误,作为政党,中共不能行使国家职能,故排除含③项。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D。
【答案】D
3、【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得出利比亚这次骚乱的发生与卡扎菲政府没有正确处理部族的关系有关。这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警示应是继续坚持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应选②④,即B项。①说法错误,民族的某些差别和民族某些矛盾是可以随社会的发展被消除,但有些差别和矛盾是不能消除的。③说法虽正确,但它是从公民角度讲的,不符合要求,故排除①③。
【答案】B
4、【解析】本题考查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权利,是一道基础题。救援利比亚我国受困人员是我国在行使管辖权的表现,故应选D。ABC三项不符。
【答案】D
5、【解析】题干材料说明了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故D符合题意。A是从哲学角度说的,不符。BC说法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D
6、【解析】利比亚撤离行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许多要素构成,撤离成功必须处理好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故应选C项。ABD三项明显不符。
【答案】C
7、【解析】“危难之时,国是我家。”这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赖、相互转化,故D项与之所体现的哲理是一致的,应选。A项的哲学寓意是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B项哲学寓意是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认识到事物在曲折中向前发展,C项哲学寓意是告诉我们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故这三项皆不符,应排除。
【答案】D
8、【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的解答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二是结合材料一、二。从两则材料中不难归结出答案。第二问作为启示类主观题,从“认识”和“行动”两个层次,围绕实现人生价值这一主题进行组织表述。
【答案】(1)①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在这次利比亚撤离活动中,我国政府表现出来的反应和行动就是行使管辖权的表现。
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同时,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发生在利比亚的这次骚乱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③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各方面力量的总和。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从这次利比亚撤离行动中,我们就可以感觉到祖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2)①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人生价值的实现应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③人生价值应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