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设为主页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2010年温州二模现代文大阅读答卷遮谈暨散文阅读表述技巧
 
2010年温州二模现代文大阅读答卷遮谈暨散文阅读表述技巧

[返 回]   点击数:2633   发布时间:2010/5/12 16:16:48   来源: 】

【推荐】2010年温州二模现代文大阅读答卷遮谈暨散文阅读表述技巧

(公开教学教案)

 

执教人:熊春生

 

教学课型:试卷评讲课

教学重点:分析2010届高三(3)班二模考试散文阅读答题情况并指导答题表述程式和技巧

教学难点:学生答题图片制作、选择与错误分析及技巧的提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想起鞍子    (张承志)

  ①在接近40岁的时候回忆19岁那少年轻骑的具体往事,即使我有奇特的记忆力,也毕竟很困难了。我恍恍惚惚记起那些摔下鞍桥、重重砸进厚厚草地或雪地的影子,顶多只有一丝感觉,觉得浑身骨头摔得现在还疼,但又觉得硬土硬石的草原又深又软,在那儿是不可能折臂断腿的。纵使每年都有数不清的牧民残废,--但那时的我从来不相信我的骨头会折断,就像我从来不相信那盘忠实鞍子曾经裂开过一样。

  ②那是我第一次卸下鞍皮打量那架鞍骨。木头纹理狰狞而紧密,看得见一株老柏树的苍劲姿影。那种老柏树不像现在窗外冷漠的水泥沙漠上的怪物,那种老柏树躯干已经炼成钢铁,脉管却输动着活力的绿色,柏丝纹缠绕纠绞,我恍然大悟:马蹄可以踢得它丝丝开扣,但绝不可能踢散它的热烈内里。

  ③其实,它已经裂缝累累了。

  ④我颇受震动地看着一道道黑裂的缝隙,吃惊它为什么不在那一次碎掉了事。有一道黑缝上还粘着新鲜的木屑,我知道这是前几天那次落马:我懒得系肚带撑竿上马,轰羊回来时我顺手甩了一竿套羊。羊逃了,驯熟的白马自己猛转身去追,我和没系肚带的鞍子嗖地滑下马脊,一块摔到马肚子下头。后来留下的纪念是当时还勾着缰绳的无名指变成残疾,但我不知道,我的柏木鞍应该就在那个可悲瞬间里绝望地、清晰地响着裂开。--还有几道醒目的裂纹,我都能大致判断它的忌日。一名牧人的骑马史,原来刻在不见天日的内里,隔着弦目的美丽银饰,或者白铜饰。

  ⑤在毡包里昏黄的油灯下,我默默地把揭开的鞍皮又裹紧,把一颗颗银扣子和白铜花钉牢。我一言不发地收拾着,蒙古包外漆黑的五月之夜里,微闷的气浪带来羊群不安的反刍声。我用羊油勒亮了每一根皮梢条,用破布把银铜饰件打磨得雪亮。在磨旧了掀开一角的小鞯边上,我小心地缝了3针。我又修理了马绊和鞭子,再把它们系在鞍上。我把鞍子举起,穿上一根圆木,把它悬挂在毡包的哈纳墙上。

  ⑥不知为了什么,今夜我猛地想起了这盘鞍子。我后悔得胸口堵疼,为什么我毫不犹豫地把它丢在珠穆沁草原独自回来了呢,为什么我20年如一日地回忆那些虚幻得多、与我相随短暂得多的马儿,却从来没有回忆一次4个360天无一日不陪伴我的那盘柏木骨架的多伦鞍子呢?

  ⑦说到草原,说到骑手,那鞍子拥有的意味比马要深远得多。如今我突然懂了,在新疆,哈萨克人是借马不借鞍的。我尊敬地漫想着,哈萨克是古老的突厥人的后裔,或许他们对牧人生涯有更本质的把握。当骏马在飞跑的时候,它是认为骑手压着它呢,还是鞍子压着它?我骑过上百匹马。我拥有过上十匹马。我害死过两匹马。然而马儿于我像走马灯,马和牧人的关系是变幻的。也许会出现你憧憬的马,也许会出现你热恋的马,然而鞍子却恰似骑手本人。

  ⑧我现在眼前的这面一直没有装饰的墙上,正应该挂着我那盘伤痕累累的鞍子呀!

                         (节选自《午夜的鞍子》,有删改,题目系出题者所加)

12.请说明第①段中“少年轻骑”一词的特点,并解释它在文中的意思。(3分)

答案:让人自然联想到改用于“少年轻狂”一词,有造词新奇之感。它形象而简洁地表现出“我”当时年纪轻,骑马轻率、轻狂的样子。(3分)

[评分标准]答出“改用”之意,或指出“新奇”特点,得1分;正确说出其意思得2分。

13.作者以时间为序,以自己对鞍子不断深入的认识及变化发展的情感来结构全文,请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内填写恰当文字,完成对文章脉络的梳理。(4分)答案:

时间

最初

后来

现在

认识

从不相信鞍子会裂开

发现裂痕累累但没有碎

能真正代表骑手

情感

盲目乐观

震动又吃惊

后悔

[评分标准]一处空格1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14.请谈谈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案:内容上,起了收束全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忽视鞍子的怅惘、后悔的情感,深化了主旨;写法上,呼应标题,也是对第⑤段的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4分)

[评分标准]每点2分。

15.简要概括鞍子形象,并指出它的象征意义。(4分)

答案:历经苦难而坚韧依旧。鞍子是“我”那段青春岁月(或草原生活)的写照,也是“我”形象的代表。(4分)

[评分标准]较准确写出形象,得2分;写出是“岁月”或“生活”的写照及“我”品质的代表,各得1分。

16.“硬朗”,是研究者们对张承志其人其文的普遍评价。在这篇文章里,张承志还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征,他的文章还有什么其他特点,请结合语段分别简要分析。(5分)

答案:张承志也有温情细腻的一面,比如第6段修补鞍子时的细心、耐心。他的文章也有生动细致的特点,比如第2段对鞍子的描写,第4段对骑马摔下并摔裂鞍子的描述。(他的文章还有用语新颖的特点,比如“少年轻骑”、“丝丝开扣”等。)(5分)

[评分标准]指出一个特点,得1分,能作较准确分析,得1分;整体表达计1分。(如果特点讲不到位,分析也就不得分;除了参考答案所列内容,学生如有什么其他认识,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明示考点

《2010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要求》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

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4、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

6、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

7、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8、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鉴赏;

9、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

10、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

11、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

明示要点:

1、从试题中明确知道,试题依据考点,一般不超出考点范围。

2、明确文学作品(尤其散文)阅读的各项测试分布。

三、迁移对照(2010温州一模现代文大阅读试题,文章略)

12.以第⑵⑷段划线语句为例,说说插叙在文中的作用。(5分)                  

答:(——表现手法、表达作用)

13.仔细揣摩第⑸段划线句,说说“这位先生”“满脸通红”的原因。(4分)

答:(——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14.结合全文,在小说结尾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使之符合语境及小说内涵;然后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

 15.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不给“这位先生”取个名字?请结合“这位先生”的形象作简要分析。(4分)

答:(——艺术形象的鉴赏)

16.作为“地球村”的“村民”,你认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村子”的故事中得到哪些启示?试抓住一点进行说明。(3分)

答:(——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个性解读类)

对照要点:

1、明确一模与二模不是简单重复,而是互补(无论体裁还是考点),尽可能测试散文阅读各项考点。

2、回忆已考知识点,为下面讲授调动积累。

四、考情分析

(一)温州19中2010届高三二模考试现代文大阅读得分情况对照表

 

重要词语

12(3分)

结构与情感

13(4分)

表达作用

14(4分)

形象意义

15(4分)

文章探究

16(5分)

合计

(20分)

三(1)

0.39

1.59

2.16

1.08

2.55

7.77

三(2)

0.64

1.57

1.61

1.07

1.14

6.03

三(3

0.66

1.64

1.81

1.3

2.26

7.67

三(4)

0.52

1.44

1.8

0.84

1.58

6.18

班理均

0.51

1.58

1.91

1.07

1.89

6.96

班文均

0.59

1.54

1.8

1.06

1.91

6.9

考理均

0.5

1.52

1.94

1.05

1.85

6.86

考文均

0.62

1.61

1.73

1.09

1.97

7.02

校平均

0.55

1.56

1.85

1.07

1.9

6.93

分析要点:

1、高二(3)班与高二(1)班对照:差距最大的14小题,为课堂训练铺垫。

2、全段大阅读得分6.93/20分,高三(3)班7.67,距离高三(17.77尚有一点距离,需要努力。

(二)07—09年全国各地高考近60篇文学类文本考试情况分析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07—09年全国各地高考近60篇文学类文本,散文44篇。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难点: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50%。

1、 07—09年44篇散文中有13篇记叙性散文:如09天津《老屋》、福建《阿庆》,08上海《灯笼红》、全国2《马缨花》等。

2、 07—09年高考44篇散文中有27篇状物性散文:如09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湖北卷《书房的窗子》,08全国Ⅰ《阳关古道苍凉美》、天津卷《敦煌》等。

3、 07—09年高考44篇散文中有4篇议论性散文:如09高考山东《记住回家的路》、江苏《上善若水》,08高考湖南《谈静》、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等。

分析要点:对一种文体要达到熟知程度,至少要精读30—50篇同类文章。建议同学们在复习散文时,先拿出一些时间,把07—0944篇散文分类通读一遍,通过集束式阅读发现文体规律,自己找到阅读捷径。

五、试题评析(学生答卷见课件相关图片)

12.请说明第①段中“少年轻骑”一词的特点,并解释它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例讨:高丽倩/应娜(答非所问、宽大无边、以叙代意)

         姚梦竹/潘琳玲(评判得分失分原因)

评析要点:

答题症结——就题答题,答非所问。

规范答题对策一:应依文答题,忌随心所欲,主观臆断。

2、例析:陈君雅/陈蒙(宽泛无边、以叙代意/答非所问、宽泛无边)

         葛冰聪/李慧敏(答非所问、以作用代意义/答非所问、就题答题)

         张菁菁/朱欣怡(缺乏条理、以叙代问/以词法代修辞)

3、例优:董培培/吴川梅

13.作者以时间为序,以自己对鞍子不断深入的认识及变化发展的情感来结构全文,请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内填写恰当文字,完成对文章脉络的梳理。(4分)

1、结构分析:

                            认识                                        情感

(一)(1-2)最初(少年)的认识:从不相信鞍子会裂开—————盲目乐观、自负轻狂

             (从不相信骨头会断,从不相信鞍子会裂开)

(二)(3-5)后来(前几天)的认识:发现裂痕累累但没有碎———颇受震动而吃惊

             (恍然大悟鞍子丝丝开扣但不可踢散内里)

(三)(6-8)现在(今夜或40岁时)的认识:能真正代表骑手———后悔

             (鞍子恰似骑手本人)

2、例讨:林慧君/沈灵思(罗列内容、不注意“认识”“情感”角度、未找到关键词)

评析要点:

答题症结——忽视关键,忽视角度。

规范答题对策二:应善作提炼,忌忽视关键词,眉毛胡子一把抓。

3、例析:陈力/林建瓯(角度不当、无关键词)

         吴川梅/吴伟洁(情感词不明朗、差距过大)

         叶珏/朱欣怡(情感词语混杂)

4、例优:梁绮敏/周麟

         朱好荔/潘琳玲

14.请谈谈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预先结合资料二相关资料)

1、例讨:陈泽华/程玺丹(缺乏要点、缺乏条理、缺乏情感表述)

         董卓尔/林建瓯(缺乏表达作用词语)

         朱好荔/陈冰心(表述凌乱、缺乏条理)

2、例析:陈力/林梦梦(叙述+情感)

         吴静洁/施强强(情感)

         朱欣怡/张潇潇(手法、手法+情感)

评析要点:

答题症结——要点不准,表意不明。

规范答题对策三:应有“点睛”之词,忌照搬直抄,一盘散沙。

3、例练:结合资料二布局结构类一般答题程式相关内容全班再次训练,选择优秀演板。

4、例优:陈品妤/厉慧敏

         黄娟娟/葛冰聪

         沈灵思/吴伟洁

         董培培/姚梦竹

15.简要概括鞍子形象,并指出它的象征意义。(4分)(先参看标准答案)

1、例优:朱好荔/董培培

         吴川梅/吴静洁

2、例讨、例析:陈艳艳/周蓓汝(缺乏概括、以叙描代概括)

               陈品妤/徐文涵(漫无主题、包罗万象)

               董卓尔/王琼(扩大范围、牵强附会)

               李慧敏/廖若雅(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张菁菁/陈君雅(缺乏条理、缺乏对应)

评析要点:

答题症结——缺乏概括,漫无主题。

规范答题对策四:应分点对应列写,忌杂乱无章,东拉西扯。

16.“硬朗”,是研究者们对张承志其人其文的普遍评价。在这篇文章里,张承志还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征,他的文章还有什么其他特点,请结合语段分别简要分析。(5分)

1、明确要领和答案:(结合资料二探究题相关内容和答案)

①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要明晰;②结合文本内容要紧密;③充分体现论证性;④逐条逐点表述要清晰。

一般模式:特点+例句(或位置)+例子分析。

2、展示答题情况

其人:

1、温情、细腻:陈蒙、程玺丹、葛斌聪、黄娟娟、李慧敏、厉慧敏、廖若雅、林梦梦、施强强、王琼、温舒倩、应娜、赵荻、朱好荔、朱欣怡 2、怀旧、忠实:陈冰心、陈艳艳、陈源源、郑玲洁、周麟 3、认真、细致:陈君雅、陈震宇、高丽倩、梁绮敏 4、感性:陈力、陈泽华 5、真实、直率:陈品妤、吴川梅 6、多愁善感:陈阳、柳艳艳 7、小心谨慎:陈源源、张潇潇 8、诚恳:林建瓯 9、委婉:王誉洲 10、深沉:徐文涵 11、柔弱:叶珏 12、不拘细节:林慧君13、坚强、坚毅:董培培、黄娟娟、沈灵思、王婷婷、吴静洁、吴伟洁、叶绿莹、周倍汝 14、执着、倔强:董卓尔、张菁菁、高丽倩 15、勇敢:倪慧君

其文:

1、细腻、柔情:陈君雅、沈灵思、施强强、赵荻、朱欣怡 2、生动:吴川梅 3、感情丰富:黄娟娟、厉慧敏、林建瓯 4、真实、真挚:梁绮敏、廖若雅、王婷婷5、简明:陈冰心、陈阳、黄娟娟、厉慧敏 6、精练、准确:王琼 7、朴实:郑玲洁8、自然:周麟 9、启迪:吴伟洁 10、狂热:陈力

3、例优:朱欣怡/姚梦竹

4、例讨、例析:陈力/董培培(缺例)

               王琼/吴静洁(缺问1例析)

               沈灵思/林慧君(缺问2例析)

               张菁菁/张献泽(缺问2+缺问例析)

               程玺丹/李慧敏(缺问2)另有:陈蒙、陈艳艳、陈泽华、陈源源、葛冰聪、王誉洲、吴静洁、张潇潇

               林梦梦/叶绿莹(问2特点不明朗)

               徐文涵/应娜(用词错位)

评析要点:

答题症结——归纳不全,顾此失彼。

规范答题对策五:应周详全面,忌丢三落四,顾此失彼。

六、小结归纳

(一)现代文阅读答案整合的技巧——“五应五忌”

1、应依文答题,忌随心所欲,主观臆断;

2、应善作提炼,忌忽视关键词,眉毛胡子一把抓;

3、应有“点睛”之词,忌照搬直抄,一盘散沙;

4、应分点对应列写,忌杂乱无章,东拉西扯;

5、应周详全面,忌丢三落四,顾此失彼。

(二)忠实于语言规则

1、要显:不能含蓄、笼统。

2、要简:不要罗嗦、繁琐;要概括、简洁。

3、要通:不要有语病。

4、要选好句式:用判断句、陈述句,不用省略句和问句。

(三)怎样提高答题的速率和准确率

1、正确的思考点+正确的思维线索+准确的判断和表达=正确答案

2、提高阅读速率:一般情况下:阅读速率成反比

(1)默读扫视(余光向后扫视4~6字)

(2)整体认读(看词读句)

(3)眼脑并用

(4)接收信息(句段信息)

(5)处理信息(关键信息与辅助信息)

具体步骤:

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

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事件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议论抒情句段。

第二步:化零为整,合并提取

合并,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

提取,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

第三步:添加勾连,浓缩成文

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逻辑较为通顺的简易小短文(原文本的浓缩版)

七、布置练习

1、课后阅读《公开教学学案资料一、二、三》

2、完成散文阅读迁移训练题

(一)《创新方案》P187-188  四、《故乡永在》16-20题。(记叙性散文)

(二)《创新方案》P184     五、《庄子的草帽》19-22题。(文化性散文、状物性散文)

(三)《金太阳专题透析》P111-112 六、《三星堆随感》1-5题。(议论性散文)

 

                                                                        2010-5-3


首页 | 普通高考 | 高中会考 | 招考快讯 | 高考复习 | 精品题库 | 公告公示 | 专家指导 | 联系我们

免费共享类高考资源网站
杨府山高复学校主办    温州国鼎网络技术支持
金桥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E-mail:wzgaofu@126.com 
浙ICP备11039732号-1    建议使用IE6.0、1024x768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