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设为主页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高考专业选择不要为“现实”遮住视野
 
高考专业选择不要为“现实”遮住视野

[返 回]   点击数:1335   发布时间:2010/1/10 17:06:52   来源: 】

《中国青年报》连续两次报连续道了理科高考状元不再青睐以往传统工科,而投向近年热门的银行、金融、管理、经济等热门专业。12月24日的报道题目是《逃离工科 高考状元涌向有名有利专业争当金领》;12月27日,该报又报道:离开清华园两三年了,赵静至今仍不明白同班的男生为什么会选择经济系。优秀青年学子为什么会不再“投身”一些艰苦的工科专业,涌向金融、银行、、经管、法律等热门行业呢?其实报道中已经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 “有名有利”、“光鲜亮丽”、“环境的大网”等形容词汇即是对学子们为什么如此选择专业的描述。
  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考试市场同样适于这个规律,现实让他们那样选择。但是,现实并不是都是对的,有时也会遮掩住人的视野。
  其一,现实往往是对过去的反映,带有滞后性。今年有一个很明显的市场现象能说明这个问题,那就是“炒蒜”。 11份以来,大蒜的价格猛涨,炒蒜成为新闻。风云际会加上人为炒作,大蒜的价格跳空高走,猛涨十倍以上。大蒜成为市场一时关注的“明星”产品,“炒蒜富豪”不断涌现。但通过调查,发现蒜农没有从“炒蒜”中获得很大收入,大蒜一直存在着“大小年”。大蒜的“大小年”即是那年大蒜价钱高了,下年蒜农大量种植,则下年价格会变低,而大蒜价格超高年份 “筹码”多是在商家手中,蒜农不仅很少从中得益,且还会为来年“小年”付出代价。就学选专业也存在 “大小年”问题,所谓热门专业,往往是过去较为稀缺得到社会和国家鼓励的专业,由于受到鼓励各地大量重视大上此类专业,这种情绪必然也会传递到学子,但是转变往往就在“专业”热的热传递中产生---市场会发生逆转,过去的“热”会变成“冷”。
  其二,终极目标的榜样作用模糊了人的视线。社会变得越来越现实,社会中的行业、职业人们会去比较优劣,标准变得越发集中。现实中,公务员、金融、银行、法律等产业和职业在人们的眼中收入高、“进步快”,生活稳定优雅,社会、家长和学子当然会首选选这些行业和职业了。而水利、水电、测绘地矿等工科专业,由于此类行业、职业条件艰苦,收入弹性不大,社会地位与过去“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时代的科学家受到社会尊崇大不相同,不受学子们青睐也在情理之中。
  国家提倡“科学发展观”,也确实很有不少工科专业毕业的走向各种管理岗位,国家主要领导人也有不少是工科出身,甚至有“工程师治国”之说。但是,用过去一句老话来讲,“人民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他们会想这些工科专业出身的领导现在还用所学专业吗?他们做为领导最需要的是什么专业知识?前一个问题不需要回答,后一个问题则会是—管理。所以他们会瞄准终极目标选择管理、经济管理类专业,而不去选择艰苦的工科专业。
  其三,泡沫不仅存在于经济,就学择业也有泡沫。中国的市场经济经过了令人亢奋的“黄金十年”,国家和民间积累起了丰厚的社会财富,同时市场经济下虚拟经济的兴起,虚拟经济和虚拟化的实体经济使得财富的积累变得越来越快捷。于是,很多实业和从事实业的不愿从事实业,纷纷加入虚拟和虚拟化的经济节奏中去。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大的变化,就业择业取向也必然随之变化。
  虚拟和虚拟化的经济只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能起到促进经济调配和活跃的作用,社会财富创造最终还得落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过分极端化的虚拟和虚拟化的经济则会对市场产生反作用,会制约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学子们就学择业选专业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适时的从中是顺应潮流,终极目标化的过分统一非但不能接近目标,还会使得目标变得模糊。
  终极目标是正在进行的和他人的现实,已经过去的选择。“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社会和经济在发展,学子们就学择业选专业不能统一停留在过去,而应站在发展角度,把握时代脉络,放开视野,兼顾生存、发展次序就学择业选专业。
  稿源:荆楚网
  作者:黄晓领

首页 | 普通高考 | 高中会考 | 招考快讯 | 高考复习 | 精品题库 | 公告公示 | 专家指导 | 联系我们

免费共享类高考资源网站
杨府山高复学校主办    温州国鼎网络技术支持
金桥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E-mail:wzgaofu@126.com 
浙ICP备11039732号-1    建议使用IE6.0、1024x768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