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省高中政治会考试卷分析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思想政治学科组
第一部分 试题和试卷答题情况分析
一、试卷知识结构分析说明
本次政治会考试题,遵循高中思想政治课会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充分体现高中会考性质。试题知识覆盖与内容分布及难度均符合本学科《会考标准》的要求。试卷分为试卷Ⅰ和试卷Ⅱ两部分。试卷Ⅰ是选择题,有35小题,共70分,试卷Ⅱ为综合题,有2个小题4问,共30分,全卷总分100分。整张试卷简洁、清晰。选择题的35小题中必修Ⅰ9题、必修Ⅱ8题、必修Ⅲ8题、必修Ⅳ10题。非组合式选择题19题,组合式选择题16题。综合题4小问,每个模块1问(其中必修Ⅳ为二选一)。分数分配相对平衡,必修Ⅰ26分、必修Ⅱ24分、必修Ⅲ22分、必修Ⅳ28分。
二、答卷Ⅱ卷试题作答各部分错误情况分析
1.共同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仔细,解读信息能力欠强,不能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理解题意。
(2)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不全面。
(3)获取信息能力较弱;表述能力不强,叙述的事实、原理不清楚,有的用了冗长的文字,但还是表达不到位;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答题时原理和材料脱节。
(4)答题时层次不清,逻辑结构混乱,答题不规范。
2.各小题存在的问题:
36题第(1)问考查的问题是:“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及其对政府决策的积极意义。”该问蕴含两层意思:①材料一中体现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②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对政府决策的意义。由于该试题属于基础题,试题答案基本是课本知识的呈现,因而学生总体答题较好,得分也较高,但是差异大。导致部分学生得分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回答第一层意思存在的问题:①知识混淆。学生把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的方式与途径混为一谈。②文字书写不规范。错字、别字较为普遍,专家咨询制度中“咨”错写成“资”、“质”较为常见。③表述能力欠缺。专家咨询制度误述为“专家制度”、“专家听证制度”、“专家座谈”等较为普遍。④材料与理论两张皮,观点与材料难以有机结合。回答第二层意思存在的问题:①审题角度有误。设问中考查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对政府决策的积极意义,而部分学生误解为对公民的积极意义。②基础知识薄弱。部分学生答非所问,回答了政府的相关知识点。③知识迁移能力差。此题考查的是意义类,而部分学生答卷中呈现的是体现类。
36题第(2)问考查的问题是:“结合材料二中该县的措施,谈谈你对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的认识。”该问在考查基础知识同时还着重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总体答题一般。典型错误有如下几种:①审题角度有误。有些学生运用了哲学甚至经济学知识回答问题,还有的学生运用文化生活中其他知识来作答。②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有的学生把“经济决定文化”表述为“文化决定经济”。③ 材料分析不够到位,知识迁移能力差。譬如联系材料之时不知道媒体的宣传作用是方向保证,先进技术的引进与人才培养是智力支持。④表述不规范。如结合材料分析时有学生用省略号来代替文字,有的没有把主要知识出现在答案的重要位置,而是出现在分析过程中的某一小点之中。
37题第(1)问考查的问题是:运用“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相关知识,简述“指标大类”调整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该问共8分,平均分约5-6分。学生答题存在以下问题:①审题不清。该问要求简述“指标大类”调整,有些学生却把表格中全部内容搬至答卷上;有的学生不分析“指标大类”调整,却在分析“约束性指标”与“两个增长率”; 还有的学生过于注重“科技”这两字,围绕“科技”发挥有余,而未能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点作答;还有部分同学运用知识范围错误。②运用知识不恰当。该问要求用“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相关知识,许多学生只运用了“科学发展观”这一个目题回答。③题型辨别错误。该题型为“意义”题,一般答“有利于……”,而不是答“是什么”,很多同学都在陈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④分析运用能力差。有的学生根本没有结合材料,直接泛泛答意义。
37题第(2)问考查的问题是:在以下①②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8分)①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角度,说明“十二五”规划为什么要增加约束性指标。②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十二五”规划两个增长率调整的理由。 从①②两小题的选做率上看,选①的明显多于选②,有的考生甚至忘了选题号。该问得分平均在4—5分,得满分的较少。
第①小题,大部分考生都能答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具体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审题不清。要求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而不少学生写成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的知识,还有的写成意识的能动作用等。②原理表述不能完整准确地表达观点,总是断头少尾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如认识决定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等。③光罗列哲学原理。个别考生将相关哲学原理排列出来,既没有展开分析,也没有结合材料。④事理结合分析不到位。⑤个别学生没有用任何哲学原理,只抄写材料。
第②小题,考生一般能够写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审题不清。要求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而有些学生写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还有的写成尊重客观规律的知识等。②光罗列哲学原理。个别考生将相关哲学原理排列出来,既没有展开分析,也没有结合材料。③事理结合分析不到位。理论材料“两张皮”,不能紧密结合,语言文学化和口语化现象较严重。④个别学生没有用任何哲学原理,只抄写材料。
第二部分 教学建议及试题评价
一、教学建议
我们通过评阅会考试卷发现,学生的主要不足在于基础知识薄弱、调动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不善于审题,答题方法缺乏,文字表达能力较低。为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1.平时要立足教材,注重基础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理科班。
高中会考是水平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教学中,要按照《教学指导意见》落实基础知识,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对于重要概念、原理和重点难点的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和正确把握,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加强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之一。不同类型的试题应采取不同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指导学生答题时,要重在解题思路的点拨、方法的指导和技巧的训练,要重在全方位、多层次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要培养学生参与考试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归纳和小结。如看书应做到四看:看目录(经常看),看序言(总序言和每课的序言),看内容(大小字,楷体字都应看),看小结(课后知识小结是每课知识的浓缩)。如看目录,从单元→课题→框题→目题→段落起始句,是关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改变过去平时不及时巩固掌握,考试前几天背背的习惯。
4.要研究会考条目,注意考点的不同要求等级。
对a和b级要求的知识点,复习中主要可以通过一些选择题形式测试巩固,对c和d级要求,则主要将其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学会分析,然后结合当年的时政热点,有针对性地编制题目,让学生练习巩固。
二、试题评价及命题建议
1.试题特色与亮点
2011年浙江省高中政治会考试卷严格遵遁《2011高中思想政治会考标准》,与往年相比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总体难度适宜,有较好的区分度;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设计较合理,阅卷操作比较方便;整卷质量较高,符合当前课改要求,有利于促进本学科的教学。
在试卷设计上,既体现基础性、层次性,又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开放性、灵活性。试卷中考查的知识点基本都依据“会考范围与标准”,紧扣教材内容,注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分析与评价等。不出偏题、怪题。考查内容范围广,突出考查主干和重点知识。在强调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又适度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包括解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力求区分优、良、及格不同层次的水平。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渗透着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坚持微观切入,体现宏观政策的思想,突出了政治学科的时政性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实际。2011年浙江省高中会考政治试卷第Ⅰ卷和第Ⅱ卷涉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有;用工荒,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物价、教育等民生问题、村委会换届选举、国家的宏观调控、人口普查、浙江海洋经济、“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观、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等。
2.试题存在的不足
选择题中“三三组合”的题目似乎过多。
综合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36题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该县的措施,谈谈你对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的认识。”可参考答案要求写出“文化由经济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我们认为,根据设问要求,这样的回答纯属多余,且不必答出“文化由经济决定”这层意思,其实考生能结合材料中该县的措施谈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的认识即完全符合题意了。二是37题第(1)问“运用‘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相关知识,简述“指标大类”调整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参考答案中第一层回答的是:把“经济增长”改为“经济发展”,是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认为,这样回答偏离了设问要求,假如该答案改为“把‘经济增长’改为‘经济发展’,是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则更符合题意。
3.命题建议
(1)根据目前高二思想政治的教学时间,在完成新课教学以后,复习时间相当紧促,师生疲于应对,深感力不从心。所以,建议高中思想政治会考考查内容能再适当缩减。
(2)近几年高中思想政治会考试卷结构为选择题35小题共70分,综合题2小题4问共30分,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提高考生平均分,也方便阅卷。但从有利于推进新课程实施和本学科教学改革来看,选择题占70%的分值显然不合理;而且我省初中社会与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根据教育部应以主观题为主的要求,这些年来一直是选择题40分,综合题60分,这样说来,现在会考的主客观的分值比例也与初中不相衔接。所以,建议高中思想政治会考试卷能否调整为选择题20小题共60分,综合题2-3小题4-5问共40分。
(3)选择题编制可适当减少“三三组合”,可设置3-5道直接考查核心知识的试题。综合题参考答案的制作应力求与设问要求一致。
(绍兴一中叶佩莉老师根据各阅卷题组提供的材料整理成文,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边永坚老师统稿) 2011年6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