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设为主页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高考招生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高考招生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返 回]   点击数:733   发布时间:2010/12/16 10:53:28   来源:高考招生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

如果罗彩霞最终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或者打工者,她是否能够发现她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如果罗彩霞们在多年以后才发现自己权利被侵犯的事实,是否会因为已过追诉时效而导致作恶者逍遥法外?

    【中国高考招生网】在新闻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罗彩霞被冒名上学案,近日终于有了一个小结:双方于2010年8月中旬达成了调解协议。案件虽然落幕,但思考却并未结束。回顾和分析该案,对于完善我国的招生制度、户籍管理制度都有显然都大有裨益。

    本案唯一受到刑事追诉的是冒名者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其罪名是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由此可见,罗彩霞案实际上已经被地方司法机关尽量缩小处理:首先,此案必然涉及到伪造罗彩霞的身份证、伪造有关的国家机关证件,而伪造这些证件显然不是王峥嵘一人就能够办到,其他共同犯罪人都被地方司法机关隐蔽处理,媒体对此似乎也未过多追问;其次,以罗彩霞的分数,即使王佳俊冒名顶替,正常情况下也不能被贵州师范大学录取,王峥嵘利用其私人关系最终使王佳俊被贵州师范大学定向降分录取,在此过程中是否涉及到有刑事犯罪,似乎并未有彻底的调查。

    需要反思的是,在中国还有多少个类似的罗彩霞?如果当年罗彩霞没参加复读,而是放弃高考,最终成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或者打工者,她是否能够发现她的权利受到侵害的事实?伪造身份证罪的法定最高刑是三年,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法定最高刑是十年,如果罗彩霞们在多年以后才发现自己权利被侵犯的事实,是否会因为已过追诉时效而导致作恶者逍遥法外?每一个问题,都令人沉重。可以想见,如果不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如果不是罗彩霞最终得到天津师范大学学习的机会,罗彩霞案的最终结果很可能与今天我们见到的结局大相径庭。更需要反思的是,罗彩霞案中涉及到一个高考招生专有名词——定向补录。作为大学教师,我本人都不曾听到过这种招生专业词汇。高考招生中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潜制度、潜规则?我不清楚,或许2010年的高考招生制度已经比2004年的高考招生制度公开透明许多了。

    思考当然远未结束,但可以得出结论的就是: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高考招生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不妨在网上公布其全部流程、公开其所有招生大小制度。顺便说一句,主管机关不能动辄以“国家秘密”的幌子来作为政务公开的借口。前一段时间,还评述过关于人肉搜索的问题,这里我不得不再次说,网络真是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