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本站 ·设为主页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试题难度分析
 
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试题难度分析

[返 回]   点击数:897   发布时间:2010/10/29 8:38:08   来源:京华时报 】

2010年高考试题难度分析

理综全省最高分269分,平均分138.05分,难度0.460

理综物理试题评析

    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梁 旭

    杭州第二中学特级教师刘向东

    杭州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骆兴高

    今年浙江理科综合物理试题总体特点:(1)结构和题型稳中有变;(2)部分试题立意新颖,有一定的开放性;(3)突出实验、分析综合和数学能力的考查。

    选择题对物理知识的考查既注重了知识点的覆盖面,又重视物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如151720题。

    实验题命题继承了去年实验题的特色,如21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突出考查了学生实验操作的体验,体现了探究性,22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注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能力的考查,21题、22题还注重对学生数据处理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实验题的这一命题导向对于今后教学重视实验操作体验和学生实验基本素养的培养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计算题突出考查了力与运动、能量守恒观点的运用,注重新情景下实际问题的建模,对科学思维方法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如22题虽然只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两个知识点,但注重了多因素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23题情景新颖,不仅考查了力的平衡、电路计算、安培力、能量守恒等知识,同时还关注新能源发展方向与低碳生活理念,突出了运用能量观点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思维方式。24题有机整合了原子物理和磁场内容,各小题的设置有一定的梯度,最后一题是新颖的设计题,目的是利用物理基础知识考核对称(逆向)思维能力,学生虽然会感到一定的难度,但对今后物理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总之,今年的物理试题更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重视实验基本技能和探究能力的考核,重视建模能力和设计能力的考核。

    

理综化学试题评析

    浙江省学军中学特级教师陈进前

    浙江省富阳中学特级教师董 君

    2010年浙江省高考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严格按照《省学科指导意见》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各种题型与样卷有较高的吻合度。客观题常规中见新意,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观题除了有机题比较经典以外,其他三题创新力度较大,十分重视化学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我们认为今年的化学试题有三大特色:

    1.突出化学学科特色。选择题看似常规题,但都有一定的新意。如第8题,在元素周期律的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中渗透了结构、性质和用途等基础知识的考查;第10题,在分析维生素B2键线式的组成和性质的基础上,还包含了H2CO3NH4+等无机化合物性质的测试;第12题,同时测试离子方程式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误的判断。四道大题是对《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各项化学能力作了全面的测试。

    2.体现新课程特色。从知识落点和三维目标的选择角度看,今年的化学试题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特色,这是今年我省高考化学试题的又一亮点。《实验化学》是我省高中学生必选的选修模块,今年有多道试题直接选取这一模块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查,如第111327题。

    3.体现时代特色。从命题素材的选择来看,有些内容很吸引人,具有时代特色。如第7题涉及新能源开发、新材料合成、低碳排放和仪器分析等化学常识;第9题联系到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第25题联系到汽车的安全气囊;第28题取材于最新的活性化合物研究。

    总之,今年的化学试题学科特色、新课程特色和时代特色明显,有较好的选拔功能。

    

理综生物试题评析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周初霞

    杭州第二中学特级教师金永生

    丽水市教育局教研室周业宇

    2010年理综生物试卷与去年相比既保持稳定又有所创新。全卷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考查重点突出。试题围绕高中生物学的核心知识展开,科学规范、设计新颖、简洁流畅、难度适中,对高中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总体上看,今年试卷有以下3个特点:

    1.试题立足教材,注重基础

    2010年试题延续了去年生物试题的特点,突出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来自生物学的核心内容,鲜明地体现出浙科版教材的特点。例如,第1题考查免疫,第2题考查基因工程等。

    2.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

    试题体现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如第1题的乙肝疫苗,第4题的细胞培养技术等内容。不仅考查了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突出考查了理解与表达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倡导探究学习,关注体验

    在今年的试题中,实验仍是考查考生生物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实验试题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提升。如第29题的小题所涉及的实验情境在教材中能找到其原型,是课本内容的变式,强化考生在实验全过程的体验。这成为今年生物试题的亮点之一。

    总之,今年生物试题较好地体现了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关注生物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经济活动等的关系,关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着眼于考生的全面发展。

    风格依然出新意

    稳实为本有亮点

语文理科全省最高分137分,平均分100.24分,难度0.668

语文文科全省最高分140分,平均分103.36分,难度0.689

语文卷

    湖州中学特级教师羊 刚

    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特级教师周红阳

    今年是我省新课程高考的第二年。我们粗略估计,即使考虑主观题略增、题型有创新等变因,今年我省语文试卷的整体难度仍与去年大致相当。而试卷给我们的明显感觉则是,格局不变而合理微调,目标确定而形式有变,风格依然而题型出新,稳实为本而不失亮点。至少有以下特点——

    1.彰显语言美丽

    语言需要规范,更值得欣赏,因为她是美丽的。

    “语言文字运用4题延续了往年贴近当代生活、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风格。123小题取材均为生活中常见、常用而又常错的词语,着重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辨识音、形、义、用的能力,第4小题辨别语句,虽然有语病的3项最终都能归属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类型,但解答的必要前提是对语句结构和语意作具体分析,简单套用病句类型则难以如愿。

    2.“接力命题创意

    高考试题变脸不是简单的形式变化,而是命题创意的年度接力。如第5题用拆拼汉字的方式来考查司空见惯的仿写,不仅充分体现了命题的匠心,而且彰显了汉字的独特魅力,还能有效检测考生的语用能力,当然,顺利完成解答会有一定难度。又如古诗鉴赏,在重新调整两个小题赋分比重的同时,第22题在形式上,从填空式转换成简答式;在能力上,从理解提升为赏析,强化了鉴赏能力和考查重点。

    3.“刷新阅读指向

    第二、三两大题框架如前,而指向已悄然刷新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我们与父亲》(作者:李丽娟),系名副其实的当代散文,告别了连续几年选用的外国小说文本,这将是命题专家发送给我省中学语文教学界的一条温馨提示,有助于拨正近年迷恋外国小说的急功近利偏向。选文讲述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的故事,借此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和独到理解,内容和主题跟学生的生活几乎零距离,没有时空和文化阻隔,容易引起共鸣。

   4.“激活理性感悟

    所谓激活,指的是对考生洞察力、思辨力和判断力等理性感悟(情感)的着力唤起和特别调动。需要注意的是,角色转换之间角色转换并不等同,既不能专注于角色,也不可纠缠于转换,命题的亮点和写作的出彩点落在之间二字。如何理解和把握之间,便是审题细粗准偏优劣高低深浅之关键。之间可以是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过程,一方或大或小的空间存在,一些或喜或忧的生活经历……无论怎样立意和构思,从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文化层面进行定位和表达,凸显理性品质都是写作的重中之重。

    稳定中凸显变化

    变化中追求创新

数学理科全省最高分150分,平均分85.09分,难度0.567

数学文科全省最高分150分,平均分90.65分,难度0.604

数学卷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尚 可

    杭州第十四中学特级教师马茂年

    杭州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李惟峰

    2010年浙江高考数学试卷,全面深入考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十分注重对数学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数学思维和素养,体现了考基础、考素质、考潜能的目标追求。

    一、在稳定中前行

    1.题型不变,题量稳定。文、理数学卷延续了以往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10+7+5”的题数结构,保持了题型、题量的相对稳定,各题分值也相应不变。

    2.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文、理数学卷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为命题出发点,全面覆盖了数学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常考常新。试卷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围绕双基设计,解答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函数、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以及函数导数等核心内容。

    3.层次分明,多题把关。文、理数学卷保持往年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方式,分布设问、分散难点、多题把关。各类题型起点难度较低,由浅入深。理科选择题中便有第1—67—910题这样明显的三个难度的层次递进,填空题和解答题中也有类似体现。

     二、在变化中创新

    1.题目设计,不拘一格。试题的选材和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在保持常规内容和方法题目的同时,极具匠心地设计了如理科第101417192122等一批立意高远、思路开阔、情景公平,数学语言形式化程度高、数学思想方法等内涵丰富、设问角度新颖鲜活、解答灵活多样的创新试题。这些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水平和综合数学素养。

    2.能力考查,步伐加大。许多题目保持了试题规范、表述清晰简洁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的形式化特点,这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转化、表达等能力要求很高。如理科第101422题,文科第1921题等,数学形式化程度高,需要较强的数学阅读与审题能力。

    3.应用问题,名副其实。以往理科都是以概率统计题来代替应用题,本卷的概率统计题首次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应用题,问题简单、情景新颖,而且回归概率的初始意义和方法。文科第16题从一熟悉的背景出发,编制了背景公平的实际问题,并以小题的形式出现,减轻了学生应用题的压力,很好地把握了应用题的度。

    通览全卷,感觉试卷在题型、题量、结构、内容分布、重点知识、文理差异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在试题的选材、情景、设问、表述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进。试卷内容非常丰富而生动,数学意味浓厚而强烈,创新意识鲜明,在深化能力立意,突出数学内涵方面更是迈出了较大的步伐。试卷对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难点及不顺,面对新题及困难时的心态调整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等非智力因素提出了新要求。也再一次昭示我们做题不在多,理解则灵;难度不在大,有意才行。这对今后数学的教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注时代话题与情感体验

    强调语用能力和思维层次

英语理科全省最高分145分,平均分90.58分,难度0.604

英语文科全省最高分144分,平均分93.90分,难度0.626

英语卷

    杭州十四中学特级教师邱 锋

    杭州外国语学校特级教师胡跃波

    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葛炳芳

    2010年我省高考英语试卷难度总体与去年相当,命题思路也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试卷突出强调了用语言做事这一外语教学理念,所选语篇突出体验性时代性,与当今社会文化生活密切相关。全卷所测试的知识点覆盖面广,阅读量较大,能力要求较高,有较高的信度。

    一、关注现实生活,强调综合素质

    试题选材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十分关注现实生活和考生的亲身经历与情感体验,关注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和人文素养。例如阅读理解A篇是对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B篇是租房指南,E篇则是购买数码相机的经历。任务型阅读部分与环保课题研究有关。

    试题除了强调基础性,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外,更关注在语用层面的考查,不仅测试考生在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方面的能力,更重视检测考生概括、总结、提炼和发散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二、关注时代话题和思维层次

    今年的单项选择题继续强调语用功能,关注创设语境,考查基础知识,关注新增词汇的考查,如solutionaccurateridiculous等,也不回避重点词汇的考查,如in case等。另外,高中教材中词汇较之以往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完形填空对考生的语言知识、语篇能力和词汇量均有较高的要求。语篇讲述了贫穷孩子因圣诞礼物而引发的特殊情感体验,从而关注弱势群体,歌颂互相关爱的人性之美。考查的要点集中在动词和名词的词义。

    阅读理解由五个语篇和一则任务型阅读组成,涉及情感故事、科普文章、生活经历等,阅读量大,难度略高于去年。A篇讨论家长如何认识并尊重孩童幼稚行为背后的童趣和梦想。B篇是一则应用文,介绍去伦敦求学的租房指南。C篇是科普类短文,讨论多重任务处理(multitasking)”一心多用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的科学原理,与日常生活相关度大。D篇通过城市公园的消失和人类大兴土木讨论,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环境恶化过程中人为因素的担忧和感慨。E篇涉及现代消费心理,通过作者购买数码相机的经历,说明产品更新过快,消费者无所适从的现象。任务型阅读部分提供了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案例,要求考生根据Peter等人的研究兴趣进行推荐。试题主要考查考生检索信息、筛选信息和综合信息等方面能力。

    书面表达延续了以往浙江卷半开放的风格,以班级每周之星为背景,要求考生写一篇100-120个词的短文。该话题贴近学生校园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也有适当的发挥空间。

    从今年的英语试卷看,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应该更关注语篇,扩大词汇量。阅读教学中仅仅有语言和词汇教学是不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又具有一定的可读性、欣赏性和思想的语言材料,认真解读教学材料,研究阅读教学的根本问题等就显得更加重要。

文综全省最高分260分,平均分165.08分,难度0.550

文综地理试题评析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级教师周上荣

    湖州中学特级教师冯凭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汤国荣

    地理试题以稳定为主,着力于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比较好地体现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求。

    1.2009年试题相比,整体难度有所下降。特别是选择题较容易,其中难度稍大的只第11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空间想像能力。非选择题总体难度也不大,但考生在答案逻辑性和完整性的把握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会造成较大的失分,如第36题的第(3)(4)问和第37题的第(2)(3)问等。

    2.试题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例相当。尤其关注人类活动空间格局的区位判断与分析,如第568题,36题第(1)(4)问,累计分值达26分。

    3.突出考查地理思维能力,彰显地理学科特点。一方面,地理空间性特征反映明显,全卷涉及区域空间图6幅,相关问题的分析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背景知识。如选择题第1256题,非选择题第36题等。

    4.突出地理信息处理与分析能力的考查。如全卷共有地理图像16幅,涉及区域地图、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等,需要考生对相关图像所反映的地理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后才能对涉及的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再运用相关的地理原理对地理问题进行论证和探讨。如第37题第(1)问,要求考生在整体分析6条统计曲线的相关性后,对驱动系统作出正确判断。

    

文综历史试题评析

    杭师大附中特级教师朱世光

    嘉兴教育学院特级教师戴加平

    浙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陈亚利

    1.重视历史逻辑,体现历史学科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实证科学特点。如第12论文关键词、第15古诗、第18南澳一号发掘、第21中国外交状况、第23局部战争影响等,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所给材料与被选项之间建立起合乎历史逻辑的联系,进而选出正确选项。这样的试题设计有利于引导高中历史教学重视透过历史现象探求历史规律。

    2.关注现实,发挥历史学的史鉴功能。如第38题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诸多内外因素的理解;第39题在制度创新的主题下,以美国的三权分立制为考察点,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权分立制的理论依据、制度设计及其实践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及认识。

    3.渗透三维目标,突出学科能力考查。如客观题中的儒道思想题、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题、民族关系题,主观题中的经济危机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美国三权分立制的设计评价等,着重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评价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等,这有助于引导高中历史教学关注三维目标的耦合,注重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4.命题视野开阔,必修模块覆盖相对均衡。依据《考试说明》与《学科指导意见》,对政治文明史、物质文明史、思想文化史的主干知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查,这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5.试题富有情境性,历史材料丰富多样并能发挥较好作用。如运用思想家言论、古诗、古画像石、表格、地图、图示、文献材料等,或创设情境,或提供思考方向。

 

   

文综思想政治试题评析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特级教师祝国强

    宁海中学特级教师陈方梁

    平湖当湖高级中学特级教师陆志龙

    今年高考思想政治试题整体难度与去年大体相当,在保持原有命题风格的基础上更趋成熟。

    1.形式上秉持稳中有变。一方面,试题的结构、题量及各模块的分值比例保持相对稳定,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符合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今年的高考考试说明。另一方面,在保相对持稳定的基础上又有一定变化,一是各模块在不同题型中的分布作了调整,其中《国家和国家组织常识》模块只有选择题而没有非选择题,《经济生活》模块减少了选择题,增加了非选择题。二是非选择题中出现了辨析类的题型,如第41题第(3)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三是选择题中出现了与计算有关的题型,如第26题。

    2.内容上彰显时代精神。试题以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为背景,富有时代气息。首先,关注我国特别是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如第41题的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第40题的规范行政裁量权等政治体制的改革,第29题的高速铁路建设等。其次,重视和关注民生,如第25题的抑制房价。再次,试题还注意世界眼光的培养,如第2728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

    3.目标上注重学科导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是今年试题的一大亮点。第一,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渗透,如第30题运用漫画考查价值观的选择和确立。第二,重视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核,如第40题第(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说明地方政府对权力自我设限的做法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提高了政府权威的道理,第41题第(3)问要求对某一观点进行评析。


首页 | 普通高考 | 高中会考 | 招考快讯 | 高考复习 | 精品题库 | 公告公示 | 专家指导 | 联系我们

免费共享类高考资源网站
杨府山高复学校主办    温州国鼎网络技术支持
金桥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E-mail:wzgaofu@126.com 
浙ICP备11039732号-1    建议使用IE6.0、1024x768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