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预录取
复旦的“自主选拔”试点方案,与近年全国各名校普遍实施的“自主招生”相比,一个最大区别是,它真正实现了高考之前的“预录取”概念,被预录取的学生经本人和家长、复旦大学共同签署协议加以确认后,不再填报高考志愿,但必须参加2009年浙江省的高考方可办理正式录取手续。而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入围学生只能在高考中享受降分录取的待遇(通常降分幅度在20分以内)。
复旦2008年年确定的3000个招生计划中,用于自主选拔的是600个名额,其中,上海考生占500个,浙江考生占100个。
复旦大学的自主选拔是年初启动的,先举行一次文化综合知识的“水平测试”,学生通过自我推荐和学校推荐,获取测试资格。事实上,此次浙江有240多所中学的学生参与水平测试,突破了以往只有重点中学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限制。其中,校方推荐的有约800名,自我推荐的有四五百名。按照“水平测试”的成绩,复旦先选出200名获得入学申请资格的学生,然后根据学生递交的入学申请书以及学校专家组的面试结果,预录取成绩前100名的学生。
拒招偏科
复旦今年首次将浙江学生和上海学生一同纳入自主选拔范围后,校方的最大感受是,浙江学生整体素质要优于上海学生。
据复旦大学招生负责人透露,同样一张复旦水平测试卷,浙江地区考生的资格线要比上海地区高出83分。很多教授在参加了对浙江考生的面试后认为,浙江考生课内外知识面都非常出色,整体感觉优于上海学生。
复旦教授认为,“浙江的基础教育培养非常有亮点。”浙江学生高中三年里要参加各科会考,学生的会考成绩将进入综合素质评价表,提供给所有招生院校。当学业水平测试与升学直接挂钩时,学生对主科、副科均一视同仁。而复旦出的水平测试卷就立足于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并不希望招偏科学生。
不拘一格:实际录取突破底线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最新统计,复旦大学去年在浙江招生的确打了一场漂亮的生源战:复旦今年在浙录取新生达250多人。其中,文理科通过高考分数统招,录取了83人(其中有5人是国防生),保送生有30多人,而提前录取的130多人中,30多人是享受降分优惠的学生,其余94人都是享受自主选拔的考生。
据透露,94人中,有一名理科高考成绩才625分。而复旦大学今年在浙江统招的理科投档线达到714分,差距有89分,如果放在去年没有自主选拔预录取的情况下,该考生根本无法跨入复旦大门。而放在今年现行其他高校,即使自主招生力度最大的清华大学,也最多承诺降60分,由此可见,复旦的自主选拔政策,的确将人们心目中的录取底线大大突破了。
而这些学生中,不乏全省文理科顶尖苗子。据北大招办称,浙江全省理科前10名中,除6名被招入北大门下,4名就被复旦等高校的自主招生而吸引。而复旦招生老师也承认,此次浙江省理科第2名、第12名的学生都选择投在了复旦门下。
此外,复旦的自主招生之举,让文科学生也非常受益。复旦在水平测试之外,另开辟了“博雅杯”文学征文竞赛,学生凭写一手好文章,同样可以得到复旦教授的面试机会。今年浙江就有3名文科学生就凭借此写作比赛,获得复旦招生的优惠政策。
尝到甜头:明年缩招本地,全国“掐尖”
2006年,复旦大学在上海率先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当时引起社会极大反响,被誉为高校招生改革的“破冰之旅”。2008年校方决定将此改革推向全国,而浙江成为其选定的惟一实验田。对此,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陈立民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浙江省是复旦大学最重要的生源省份之一,浙江的学生对复旦大学也有很高的认同度。
也有人分析,上海高考生源近几年已呈下降趋势,前年考生约10万人,去年降到8万人,而今年预计只有7万人。这种生源下降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016年左右。而按照教育部的精神,复旦大学正在逐年减少本地招生计划,如果说4年前,复旦每招收10名新生中就有6名是上海人,今年上海人比例已减至三分之一,明年还将进一步缩减到30%以内。而复旦的自主选拔制度今后还将大步推进,在这种情况下,浙江人杰地灵、基础教育扎实,又只有浙江大学一所211高校,学生的名校情结难以释放,自然令复旦大学心仪,动用此次招生革命,能和北大、清华“掐尖”行动中分得一杯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