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办法
一、报名条件
(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本省户籍人员,具备报名资格: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健康。
(二)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在上一年度参加高校招生考试中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
5.因触犯刑律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二、报名办法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行网上远程报名。分报名信息输入和报名信息现场确认两个阶段进行。报考普通高校的所有考生(包括文科、理科、艺术、体育、运动训练单独招生、小语种、保送生等)均须参加报名。
(一)报名信息输入
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于3月20日至24日期间登陆浙江教育考试网(www.zjzs.net),进入报名系统界面,按照报名系统界面提示如实录入报名信息,并对自己所录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报考科类”分文科、理科、艺术、体育四类,其中艺术、体育类考生可兼报文科或理科。
“报考类别”分一类、二类、三类,分别对应三个录取批次。一类对应第一批,主要为重点高校、“211”高校和经批准列入该批的本科高校专业;二类对应第二批,主要为其他一般本科高校(包括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的本科专业;三类对应第三批,主要为高职(专科)院校专业,其中只报考艺术、体育类本科的选报二类,只报考艺术、体育类专科的选报三类(不计技术考试成绩)。
考生须结合自身实际选报其中一个类别,也可兼选两个类别或全部类别。凡未选报的类别将不能参与其所对应高校的志愿填报和录取。
取得高校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资格的考生,须选报与已考学校录取批次相应的类别,也可同时兼报其他类别。
报考体育类(含体兼文、理科)的考生在报名信息输入时还需输入体育专业考试相应信息,参加体育专业特招生和高水平运动员专项测试的考生还需输入相关的信息。
体育竞赛获奖者和二级运动员参加加分认定测试的报名与高考报名同时进行,去年已参加全省统一认定测试并通过的考生无须再报名测试,其中“三模三电”和定向项目的规定详见《浙江省教育厅 浙江省体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三模三电”和定向比赛高考加分项目的通知》(浙教考【2010】1号)。需认定测试的考生在完成高考报名信息输入后即登陆体育加分认定测试报名界面,按要求输入相关信息。
(二)报名信息现场确认
完成报名信息网上输入的考生于3月26日至28日到所选择的信息确认点办理报名信息现场确认手续。体育竞赛获奖者和二级运动员参加加分认定测试的信息确认同时进行。未办理信息确认的考生,报名信息无效。
“报名信息确认点”的选择原则上在考生户籍所在地,若确需在本省异地(非户籍所在地)确认和参加考试的,须事先征得确认地招生考试机构的同意。但报考公安、军事等有政审要求的院校的考生,必须到户口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地点办理确认手续;艺术类考生报名信息确认点必须与已办理的艺术类专业考试报名信息确认点相一致。
信息确认时,考生持本人身份证、毕业证等有关证件,到自己选定的报名确认点,办理报名资格审查、缴费、摄像和信息复核、确认等手续。
已报名参加体育术科考试、体育专业特招生和高水平运动员专项测试的考生须另行再缴纳测试报考费。《专项测试准考证》在办理确认手续后的一周内向考生发放。
申报政策加分项目(含体育竞赛获奖者和二级运动员参加加分认定测试)的考生,须在信息确认点交验、上交加分项目证书原件与复印件一份。
所有考生在报名信息确认时,均须签订诚信承诺书。
考生在报名信息确认点所在地参加考试并由确认点所在地招生考试机构组建考生纸质档案。
(三)在中国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持我省公安机关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可办理报名手续。
三、几点说明
(一)往届生(含未参加新课改的考生)思想品德考核按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规定执行。
(二)考生体检、英语面试及纸质档案组建仍按去年的规定执行。
(三)英语听力、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三项考试成绩原则上由计算机自动选择考生所考成绩中的最高分成绩,若考生有特殊要求而不选最高分的,须在报名信息确认时提交书面申请,并说明拟选择考试成绩的考次号。
听力残疾考生免英语听力测试办法,按《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听力残疾考生参加普通高校招生免外语听力测试的通知》(浙教试院[2008]61号)规定执行。
(四)政策加分项目及加分值以《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为准,所有申报加分考生名单及材料(含体育竞赛获奖者和二级运动员参加加分认定测试),于2010年4月7日前报送我院计划发展处。
附1:《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信息录入样表》(应届新课改考生使用)及有关栏目说明
附2:《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考生报名信息录入样表》(往届生和应届非新课改考生使用)及有关栏目说明
附1:
浙江省2010年 普通高校 招生考试考生报名信息录入样表(应届新课改考生使用) |
报名序号 |
|
毕业学校 |
|
毕业 类别代码 |
|
基 本 信 息 |
姓 名 |
|
性别代码 |
|
民族代码 |
|
考生类别代码 |
|
政治面貌代码 |
|
户口所在 县市代码 |
|
退役义务兵 |
□ 是 |
职业类别代码 |
|
身份证号 |
|
录取通知书 邮寄地址 |
|
邮政编码 |
|
联系电话 |
移动 固定 电话 电话 |
报 考 信 息 |
报考科
类代码 |
|
高考外语语种代码 |
|
报考类别选择 |
□一类 □二类 □三类
(选择一项或多项) |
是否参加英语面试 |
□
参加 |
□用PETS口试分数 考号
□参加高校招生英语面试 |
高中会考准考证号 |
|
符合体育专业特招生条件的体育类考生是否参加专项测试 |
□ 参加 |
特招生、高水平运动员测试项目名称 |
|
符合高水平运动员条件的文、理科考生是否参加专项测试 |
综 合 信 息 |
本人简历(只填写高中阶段及以后的简历) |
起讫日期 |
在何地(单位)学习或工作 |
任何职务 |
证明人 |
|
|
|
|
|
|
|
|
取得各类证书情况 |
|
备注 |
|
报名信息确认点 |
|
政策加分项目申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关栏目说明 |
1、报名序号:8位数字,请考生按报名点所给号码填写,或在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后自动获取。 |
2、毕业学校:请考生填写考生所在的毕业(高中)学校名称。 |
3、毕业类别代码:0-普通高中毕业,1-中等师范毕业,2-其他中专毕业,3-职业高中毕业,4-技工学校毕业,5-其他中等学历教育毕业,6-高职(专科)学历教育毕业,7-本科(含)以上学历教育毕业。 |
4、姓名:考生本人的姓名,应与身份证及户口簿上的姓名一致。 |
5、性别代码:1-男,2-女。 |
6、民族代码:01-汉族,02-蒙古族,03-回族,05-维吾尔,06-苗族,07-彝族,08-壮族,11-满族,15-土家族,22-畲族。
其他的代码请参考《考生手册》。 |
7、考生类别代码:1-城市应届,2-农村应届,3-城市往届,4-农村往届。 |
8、政治面貌代码:01-中共党员,02-中共预备党员,03-共青团员,13-群众。其他的代码请参考《考生手册》。 |
9、户口所在县市代码:请参考《考生手册》。 |
10、职业类别代码:19-学生,50-待业或无业(往届生),其他的代码请参考《考生手册》。 |
11、身份证号:填写本人18位身份证号。 |
12、邮寄录取通知书地址与邮政编码:录取通知书邮寄地址指考生接收录取通知书的通信地址。邮编应与此地址对应。 |
13、联系电话:可分别填写最便于联系的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各一个,固定电话请包含区号。 |
14、退役义务兵:退出现役的义务兵,请在本栏“□”内打“√”。 |
15、报考科类代码:1-文科,3-艺术文,4-体育文,5-理科,7-艺术理,8-体育理。
|
16、外语语种代码:1-英语,2-俄语,3-日语,4-德语,5-法语,6-西班牙语。
英语面试:考生可以参加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由市、县招生考试机构具体实施的英语面试,或提供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 二级以上(含二级)的口语分数代替面试(考生需提供填写该次考试的考号)。
|
17、报考类别选择:报考类别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可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请在选择的一二三类“□”内打“√”。
|
18、高中会考准考证号:注意是会考的12位数准考证号。 |
19、符合体育专业特招生条件的体育类考生是否参加专项测试:限报考体育类(含体育文和体育理)的考生选报。
符合高水平运动员条件的文、理科考生是否参加专项测试:限报考文科类、理科类的的考生选报。
符合条件且想参加测试的考生,应在“□”内打“√”,并选择填写测试项目名称。 |
20、考生简历:应届生只填写一栏高中阶段简历即可,对于有转学经历或往届生应填写两栏。 |
21、取得各类证书情况(120个汉字)、备注(120个汉字):请如实填写,切勿乱填,如无内容,请填写“无”。 |
22、政策加分项目申报:符合政策加分条件的考生,请选择填写加分项目名称,体育项目去年已认定测试通过的,并请注明“去年已通过”。 |
|
附2
浙江省2010年普通高校 招生考试考生报名信息录入样表(往届生和应届非新课改考生使用) |
报名序号 |
|
毕业学校 |
|
毕业 类别代码 |
|
基 本 信 息 |
姓 名 |
|
性别代码 |
|
民族代码 |
|
考生类别代码 |
|
政治面貌代码 |
|
户口所在 县市代码 |
|
退役义务兵 |
□ 是 |
职业类别代码 |
|
身份证号 |
|
录取通知书 邮寄地址 |
|
邮政编码 |
|
联系电话 |
移动 固定 电话 电话 |
报 考 信 息 |
报考科
类代码 |
|
高考外语语种代码 |
|
报考类别选择 |
□一类 □二类 □三类
(选择一项或多项) |
是否参加英语面试 |
□
参加 |
□用PETS口试分数 考号
□参加高校招生英语面试 |
高中会考准考证号 |
|
符合体育专业特招生条件的体育类考生是否参加专项测试 |
□ 参加 |
特招生、高水平运动员测试项目名称 |
|
符合高水平运动员条件的文、理科考生是否参加专项测试 |
综 合 信 息 |
本人简历(只填写高中阶段及以后的简历) |
起讫日期 |
在何地(单位)学习或工作 |
任何职务 |
证明人 |
|
|
|
|
|
|
|
|
思想品德考核结果 |
□ 合格 □ 不合格 |
体育达标结果 |
□ 达标 □ 不达标 |
高中阶段任职情况 |
□校学生会主席 □校学生会委员 □校团委副书记 □校团委委员 □班长 □班委 □班团支书 □班团支委 |
高中阶段获
得荣誉情况 |
□省级三好生 □市三好学生 □县三好学生 □校三好学生 □市优秀干部 □县优秀干部 □校优秀干部 □市优秀团员 □县优秀团员 □校优秀团员 |
参加各类比赛、
竞赛获奖情况 |
|
取得各类证书情况 |
|
本人特长 |
|
备注 |
|
报名信息确认点 |
|
政策加分项目申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关栏目说明 |
1、报名序号:8位数字,请考生按报名点所给号码填写,或在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后自动获取。 |
2、毕业学校:请考生填写考生所在的毕业(高中)学校名称。 |
3、毕业类别代码:0-普通高中毕业,1-中等师范毕业,2-其他中专毕业,3-职业高中毕业,4-技工学校毕业,5-其他中等学历教育毕业,6-高职(专科)学历教育毕业,7-本科(含)以上学历教育毕业。 |
4、姓名:考生本人的姓名,应与身份证及户口簿上的姓名一致。 |
5、性别代码:1-男,2-女。 |
6、民族代码:01-汉族,02-蒙古族,03-回族,05-维吾尔,06-苗族,07-彝族,08-壮族,11-满族,15-土家族,22-畲族。
其他的代码请参考《考生手册》。 |
7、考生类别代码:1-城市应届,2-农村应届,3-城市往届,4-农村往届。 |
8、政治面貌代码:01-中共党员,02-中共预备党员,03-共青团员,13-群众。其他的代码请参考《考生手册》。 |
9、户口所在县市代码:请参考《考生手册》。 |
10、职业类别代码:19-学生,50-待业或无业(往届生),其他的代码请参考《考生手册》。 |
11、身份证号:填写本人18位身份证号。 |
12、邮寄录取通知书地址与邮政编码:录取通知书邮寄地址指考生接收录取通知书的通信地址。邮编应与此地址对应。 |
13、联系电话:可分别填写最便于联系的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各一个,固定电话请包含区号。 |
14、退役义务兵:退出现役的义务兵,请在本栏“□”内打“√”。 |
15、报考科类代码:1-文科,3-艺术文,4-体育文,5-理科,7-艺术理,8-体育理。 |
16、外语语种代码:1-英语,2-俄语,3-日语,4-德语,5-法语,6-西班牙语。
英语面试:考生可以参加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由市、县招生考试机构具体实施的英语面试,或提供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 二级以上(含二级)的口语分数代替面试(考生需提供填写该次考试的考号)。
|
17、报考类别选择:报考类别分为一类、二类、三类,可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请在选择的一二三类“□”内打“√”。
|
18、高中会考准考证号:注意是会考的9位或12位准考证号,而不是“证书号”,如果是外省的号码,请填写9个“9”,无会考号则填写9个“0”。 |
19、符合体育专业特招生条件的体育类考生是否参加专项测试:限报考体育类(含体育文和体育理)的考生选报。
符合高水平运动员条件的文、理科考生是否参加专项测试:限报考文科类、理科类的的考生选报。
符合条件且想参加测试的考生,应在“□”内打“√”,并选择填写测试项目名称。 |
20、考生简历:应届生只填写一栏高中阶段简历即可,对于有转学经历或往届生应填写两栏。 |
21、思想品德考核结果、体育达标结果、高中阶段任职、高中阶段获得荣誉情况:请如实的在对应项目上打“√”。 |
22、参加各类比赛、竞赛获奖情况(120个汉字)、取得各类证书情况(120个汉字)、本人特长(120个汉字)、备注(120个汉字):请如实填写,切勿乱填,如无内容,请填写“无”。 |
23、政策加分项目申报:符合政策加分条件的考生,请选择填写加分项目名称。 |
|
24.本表填报对象为除应届新课改考生外的其他所有考生,包括应届非新课改考生和往届考生(含新课改往届生)。 |
|
|
|